Re: 蒋春暄现象 - 相对论再思考

trtr 发表于 2004/01/26 04:28 华中科技大学校友论坛 (www.hust.org)

加跟贴 发新贴

第1期: “蒋春暄现象”究竟暴露出什么致命弱点?

·方舟子·

[网友评论]

  现代科学研究是高度专业化的,业余研究者几乎不可能 做出什么重大的发现,更不可能做出革命性的贡献。如果认为自己是科学天才,做出了重大的科学发现,那么也应该遵循正常的学术渠道,将 论文提交权威的学术期刊发表,才有获得科学界承认的可能。但是总有人不遵守学术界的行规,在学术界四处碰壁,正常渠道走不通,就想通 过大造社会舆论造势让自己的成果获得承认的。这些人,以研究歌德巴赫猜想和相对论者最多。在中国民间,自称证明了歌德巴赫猜想或推翻 了相对论的天才们,恐怕有成千上万,其大名时见报端。在中国报刊上,也经常见到有人文学者、记者自以为比专家们更有判断力,为这些想 靠不正常渠道出名的人喊冤叫屈,抨击学术界排斥、压制业余人才。《南方周末》2003年7月3日发表的《令人深思的“蒋春暄现象”》一文, 也属于此类,只不过换了个花样,试图拿国际学术界来打压中国学术界。

   这篇文章的作者,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张浩和中国 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宋正海,做为人文学者,想必并没有能力自己判定“业余数学家”蒋春暄的研究成果成立与否。他们为蒋春暄打抱不 平,攻击中国学术界,认为蒋春暄研究是“墙内开花墙外香”,甚至很有可能获得国际数学界最高奖菲尔兹奖的唯一依据,只是国外有一家刊 物《代数·群·几何》发表了蒋春暄的论文,这个杂志的主编、美国强子理论创始人、数学家桑蒂利教授很推崇他。如果这份杂志是一份很著 名的学术杂志,如果桑蒂利教授是一位很有威望、学术地位很高的数学家,也许还有点香气(当然,个别专家的认可也香不到哪里去)。强调 桑蒂利教授是“强子理论创始人”,就是想让读者以为此人的学术地位非同小可。那么桑蒂利教授究竟是何许人也,他创建的“强子理论”又 是什么东西呢?

  桑蒂利(Ruggero Maria Santilli)是出生于意大利的美国人,在意大利获得物理博士学位,曾经在意大利、美国 的大学做物理方面的研究,所以他并不是专业的数学家,而是物理学家。从1983年起,他就脱离了正规的科研机构,在美国创建了一个“基础 研究院”(Institute for Basic Research),自任院长至今,并创办了几份刊物,《代数·群·几何》(Algebras, Groups and Geometries )即是这些刊物中最古老的一个。他创建了一个号称超越了量子力学的“强子力学”(Hadronic Mechanics)。

  在个人履历中,自 称自己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科学家,有能力去发现数学的一系列“结构性概括”(structural generalization),并将之应用到物理、超导、 化学、生物学、天体物理和宇宙学的一系列“结构性概括”,他对当代科学的影响,没有任何人能够与之相提并论,连和他做部分的比较都不 行(见他创建的网站www.i-b-r.org上的自我介绍)。简直就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为伟大的科学天才,连牛顿、达尔文、爱因斯坦都要自叹不如。 但是如果我们用google检索一下,发现提到“Ruggero Maria Santilli”(桑蒂利)和“Hadronic Mechanics”(强子力学)的网页,都只有 三百多页,而且基本上都出现在他或其机构主办的网站上,那么就可以明白那些惊人的大话不过是自吹自擂,他的学术地位并没有获得学术界 主流的承认,他的影响并没有超出他那个小圈子,他创办的那些刊物,包括蒋春暄发表论文的《代数·群·几何》连SCI(科学引文索引)都不 收录,在那上面发表论文在中国甚至不能用来评定职称。这一位科学天才,实际上是一位科学狂人。一位科学狂人的评语,能有什么可信度? 一位物理学家对数学论文的评价,有什么权威性?在连SCI都不收录的期刊上发表论文,能算是被国际学术界接受?值得一提的是,这个“基础 研究院”似乎很支持伪科学的研究,例如我发现有一位中国人柳克希自称是美国基础研究院工程部教授、美国强子期刊编辑委员会委员、美国 强子出版社北京编辑部主任,给一位声称推翻了物理学基础的另一位科学狂人李映华著的《物理学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》发贺信。

  不管怎样,蒋春暄的研究并没有被国际数学界所接受,歌德巴赫猜想仍被公认为未被证明,费马大定理的证明者公认是威尔斯而不是蒋春暄。蒋春暄在国外其实并不吃香,只是有另类人士欣赏他,从未获得国际学术界主流的认可。说他很可能得菲尔兹奖更是笑话,菲尔兹 奖显然不可能颁发给未获公认的成果,也不颁发给超过四十岁的人(蒋春暄在1961年已经大学毕业,至少已有五十多岁)。一个自然科学史研 究人员,连菲尔兹奖的年龄限制这种常识都不懂,还为蒋春暄未获推荐愤愤不平,说是不学无术,也不为过。有的网站在转载《南方周末》的 这篇文章时,给加了一个《中国学术界有致命弱点?》的标题,作者也的确是在利用“蒋春暄现象”攻击中国学术界。但是我们从上面的调查 可以看出,从所谓“蒋春暄现象”并没有暴露出来中国数学界有什么致命弱点,倒是暴露出了许多中国人文学者的致命弱点:不学无术,信口 开河,却又自命不凡。

  2003.7.3.

[网友评论]

Follow Ups:

Re: 蒋春暄现象 - 相对论再思考 2004-01-26 19:57:15

本文跟贴

沙子中也许有金子,给你个反例 --- 就不告诉你 2004/04/08 02:25 (78 bytes)

加跟贴 发新贴校友论坛索引首页

Powered by AFpost Thu Dec 27 23:23:24 2018.